34胡孝林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思考

历史教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初探


初中部  胡孝林


 问题的缘起


前几天,一位毕业生回母校看望老师,当她看到我桌上厚厚的六本历史书时略带羞愧地说老师,我高中选择读理科,中考背的历史现在都快忘记光。我笑着问那你现在记得我教过什么吗我只记得你讲过的那些超有趣故事,其他的都快还给您。就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之间,学生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击打在我的内心,引起了我初中历史教育的有效这一问题的思考。

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价值追求的设定是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中的各种问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对比想想自己的初三教学,我更多关注的是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关注学生能考多少分。不禁扪心自问:作为历史教师,我的教学能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吗?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吗?我不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台又一台的考试机器。虽然不错的考试成绩为他们进入高中助了一臂之力,但是作为教育者,我完全只顾及历史学科的工具理性,历史教育在育人作用方面基本无所作为,自己越想越觉得惭愧。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作为毕业班老师,我们教的法子是如何应考,学生学的法子是如何拿高分。看似好像教与学十分对口,其实有严重的偏向。我们始终没有走应试教的怪圈,没有深切理解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这样的教与学,难怪会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诟病中考、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以中高考分数来区分学生是最合理的制度。家长送学生来学校学习只认一个道理考试拿高分,进入好的上一级学。对于初三历史教师而言,必须考试拿高落实《课程标准》的要之间找突破口。


 拓宽式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有位成绩中等的初三学生告诉我我喜欢学习历史不是因为感觉历史可爱,而是历史相对比较简单,背背书就不会太 不可否认的是,考试是教学的检验台和指向标。以往的历史考试试题答案基本都是书上的原话,只要学生背书熟,考试准能拿高分。最近几年,苏州的历史中考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后的材料题需要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甚至还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如果只背书并机械地答书本知识,肯定拿不了高分,关键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能力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过去讲解《文艺复兴》这一节知识时,按照教参的教学建议是直接讲解文艺复兴的时间、旗帜、代表人物、意义。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什么要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什么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了解开学生的困惑,我将原来只安排1课时的内容改成2节课讲授,其中第1节课专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知识,采用讲坛式,不使用课本,结果学生兴致非常高。通过一节课的讲解师生共同理出一条思路上帝造人说(夏娃偷吃禁果)——原罪论(人生来是有罪的)——赎罪论(人生来就是赎罪的)——为了赎罪,缴纳什一税——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要求改。第1节课的基础上,学生第2节课只要看看书,就很容易探究文艺复兴的内容、旗帜、意义了,并且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的积极体验明显增强,学习文艺复兴这一思想运动也不是那么苍白空虚。

    通过这一次试验,让我明拓宽式教就是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烈火的最好引子,只要我们创造条件提供引子了,剩下的事情学生会很顺利地完成。

        

 思维碰撞提升学生的价值追求


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对现象形成自己看法的阶段。在与学生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会针对一些历史问题提出一些很有趣的个人观点老师,谭词同、陈天华在紧急关头都可以逃走,他们为什么不走而自愿就义?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什么靠装疯卖傻以求偷生呢以前碰到类似问题,老师都是让学生不要过多思考,按照教材来就可以了,保证答题不跑题。

为了厘清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辩论。在学生的辩论过程中,尽管也存在不值没尊这样的评论,但是最后的大致观点还是回到了主流谭词同、陈天华等人在民族危难关头,勇于用自己的鲜血惊醒麻木中的世人,体现了勇于担当、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越王勾践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也足以让世人为之钦佩,他们都是民族精神的代。通过这一思维碰撞,我想学生懂得的东西肯定是超越了教材的知识性目标,而我们达成的这一价值目标正是《课程标准》所追求的。


 引导理性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日关系这一专题时,我在讲解了古代日本学习中国、近代日本历次侵略中国、当代中日钓鱼岛问题后,大部分学生义愤填膺,有学生表示要把厕所改靖国神,甚至有学生提中国军力现在如此强大,为什么不用武力解决钓鱼岛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找来战争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数据,让学生在全面分析中明白战争杀人一万自损三的道理,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客观分析,要把历史时间看成是一的,不能单从一个方面看问题,更不能情感战胜理智,要在正反两方面的权衡中看到主流,找出对人类发展有利的一方面。


历史课堂应该是有充分自由的思辨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根据学习内容思考、表达、探索,在思考、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进入转化为自有的知识。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需要适应考试要求的,也能贯彻《课程标准》的。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为学生的考试负责,对家长负责,也应当替学生的未来奠基,让历史学科充分彰显基础性和有效性。

2020年3月19日 10:28
浏览量:0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