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阅读交流

《山居笔记》阅读交流

昆山国际学校  胡畔

 

初读《山居笔记》是十五年前读初中的时候, 机缘巧合之下,蹭了老爸书桌案头的一本书。翻阅开来却情不自禁的被书中内容所吸引,但是,当时吸引我的仅是书中故事一般的情节,人们对于未知的事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兴奋和好奇。但数十载后,再拿起这本书,才发现此刻读书的心境和阅历已和从前大有不同,不再用猎奇的心态对待此书,而是多了一份感同身受,这一次,重读此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思考。

 

思考之于人生,思考之于生活,思考之于工作。听上去难免有些大而空洞,虚无缥缈。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我们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遗漏思考的行为与过程,每天快速地浏览网路上的信息,邮件里的文字,却很少主动的反思,发问,探究信息背后的内容。人们吝啬思考的点滴时间,让自己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长此以往,难免使得事情的本身变得索然无味,让我们也变得更加庸庸碌碌。

    

《山居笔记》是作者继《文化苦旅》后的第二部散文集。《文化苦旅》突出一个“苦”字,是作者历尽艰辛之后的感叹与无奈。《山居笔记》突出一个“山”字,是作者抚今追昔之后的愤慨与沉思。在散文的表达形式上,作者都是结合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人物 。

就文化价值上来说,两本书绝对是难分伯仲的,都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在历史叙述中透露着人生哲理。

在我个人看来,也许因为有了作者全程的投入,感觉《山居笔记》要比《文化苦旅》情节更生动,内容也更加丰富,阅读起来也比《文化苦旅》更生动有趣些。,也更偏爱《山》一点。

 

 

一个王朝的背影---以清王朝的兴衰为例,演绎了历代王朝兴亡中的辉煌和悲凉。

 

流放者的土地---直逼人性恶,把潜伏在历代祖辈身上的残忍作了深层的挖掘和剖解。

 

脆弱的都城---描述历史上众多显赫都城的不幸消亡,告诉今天的市民,其实当今的都城应该从都城史那里吸取教训。

 

苏东坡突围---把苏东坡突围的历史写得异常悲壮,让人们知道中华文化史上的苏东坡们所处的文化处境并不如意。

 

千年庭院---以岳麓书院的演绎过程,阐释了中国教育的某种程度的宿命,表达了一个教师在很多时候的无奈心境。

 

抱愧山西---写晋商的繁华,写晋商的败落,表明没有高度文化的群体不可能创造持久的商业繁荣。

 

乡关何处---试图阐释千古难题的乡关情结,表达面对乡关的困惑,表达没有结论的一种乡关情绪。

 

十万进士---对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进行沉重的反思,科举曾具有某种程度的先进性,但在后来更长的历史中演变为阻碍历史前行的重要因素,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某种潜在的影响.

 

遥远的绝唱---叙说魏晋乱世的变形人格,乱世中的文化人经受着残酷的人格分裂的苦痛。

 

历史的暗角---展现悠久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幽灵,剖析群小的阴谋心理,分析了小人能够总是得势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天涯故事---在动人的叙述中流露一种忧心,在动人的故事中表达一种对中华整体生态的牵挂。

 

通读全书,我们应该可以发现作者的文章并没有诗歌那样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无意之中就流露出大家之气。

其次,作者构思也是十分精妙的:那就是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深化文旨,无形中引发并启迪人们的深思,点明了人类应该回归自然、重回质朴的思想感情,以及追崇恬淡安逸生活的的主题。

 

在整本书中,也有几篇文章是令我感触颇深的,比如《乡关何处》、《遥远的绝响》、《一个王朝的背影》。它们让我改变了曾经的固有的偏执的想法。

 

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是《一个王朝的背影》

清朝,一提到这个朝代,人们脑海中涌现出来的不是康乾盛世,就是末代丧权辱国的过往,还有可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清代宫廷剧。人们对于清代世俗的定位不外乎是:一个让所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亦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视为耻辱的朝代。

作者却不曾给予这个落寞的王朝以严厉地批评,而仅仅从承德避暑山庄来反映自己的立场。仅仅只是一座很凄凉的皇家园林,四面叠嶂,雾云笼罩的承德避暑山庄在作者眼里竟会变成一个端坐在人们眼前受万人睹目的九龙榻。这九龙榻既是九五尊的象征,也是让皇帝在孤独脆弱的时候可以休息的靠背椅。描写中不难看出身处深宫中的九五至尊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般快乐,肩负整个中华的使命压抑着他们,于是为了找到一丝丝的放松,康熙建造了这园子。

“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在这里,康熙不仅仅只是休息,而是同时也在用心的学习。他作为一个满族人,不但把热忱献给了满族文化,更是潜心研究了汉族的文化。即使如此,他还不满足,依然学习西方文化。这样一个勤政上进的领导者,确是当时百姓的然而在封建制度的桎梏里,并不是每一个贤能的人都能担此重任,

皇帝不过是一个生在帝王家的普通人罢了,毕竟不是所有皇都具有康熙的雄才伟略,有人有心无力,有人有力无心于是乎,在历史的潮汐中,朝代与政权交替更迭。

书中的一段话更是让我不禁对过往的朝代君主对号入座。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

 

     最初读这本书的时很喜欢作者,可是后来觉得他有些做作。而数载后再读此书,发现他并不像我眼中所知的那么不堪;也并不像大多数人眼中的那么不堪。大概是受到了媒体的影响,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想,全然没有自己的思索与见地。这次读来,打破了我长期以来的偏见,原来他不仅是对文化感慨,还有对问题的分析。所以初中时我曾经试图模仿他的文章但是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症结所在即是:他在文章中除了畅谈历史之外,还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考证、分析,而我只模仿得历史表面所呈现的浮萍,却无法模仿思考,思咐至此,不禁汗颜。

 

哈哈,所以有的时候我不禁反问自己,余秋雨真的那么烂吗?非也,不单不烂,还挺不错的。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这本书,谢谢大家。

2020年5月13日 15:20
浏览量:0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