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十四五开题报告
苏 州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策略研究
立项编号: 2022/LX/02/112/04
课题类别: 学生发展研究
课题主持人: 马盛秋 沈亚芬
工作单位: 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
填表日期: 2023年4月18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一、已有研究述评
(一)家校合育研究述评 1.家校合育是许多国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他们尝试运用理论来分析家庭和学校的关系。 例如美国社会学家爱泼斯坦认为,分离式影响理论、嵌入式影响理论和重叠式影响理论有助于解决儿童学习与发展。上述三种理论模式都已应用于实践之中。英美等国政府对家校共育也高度关注。英国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中提出,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密切配合。美国教育部长贝尔指出,要提高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全力配合。又如新加坡政府推出社会与家长辅助学校咨询计划,明确指出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学校、家长、社区合作教育孩子﹔新加坡教育部组建了社会与家长辅助学校咨询理事会,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合作。 再如,英国政府推动家校共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组织家长担任“教学助手”;法国则通过法律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意识,同时配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人,把学校和家长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双方合力﹔日本的家长在家长教师联合会的组织下,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各种日常活动。 总之,世界很多国家在家校共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综合分析他们的经验发现,家校共育的切实推进,需要政府的主动作为,需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提升家长意识,更需要落实责任主体。 2.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始以家长学校为主要载体,开展家校共育探索。经过40年的发展,全国已挂牌的家长学校数百万所,虽然家长学校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效能发挥上却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家校共育的需要。 随着学校3.0时代的来临,教育逐渐从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走向由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伴随着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明晰,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得以不断建设。人民日报在《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刊文中指出,家庭教育应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应有机整合、融合。一系列央媒发声,来源于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过程中,处于势单力薄的境地,家长将一切教育的希望与功能寄托在学校、教师身上,但凡孩子的教育出现些许问题,便连同社会共同抨击,这使得学校、教师有些不堪重负,也违背教育规律。在真实的育人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有独立存在的空间、时间,也会有重叠、交织的时刻,相互游走在彼此边界,教育的参与者缺少了主动发现与作为,就会使得教育存在了诸多空白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过程中,家庭、学校担当主体性责任,小学阶段家庭占的比例更大,但家庭却无法担当串联起学校、社会教育的重任,因此学校有义务乃至责任衔接、引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协同融合实施。家校社共育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开展的活动多,但系统性系列开展的活动少;结合时机、节气开展的课程多,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少;单方面着力的活动多,多方配合共建的活动少;学校主动思考的多,家庭成员、社会参与者思考的少。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单纯依靠学校力量,要想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品质与效率,可谓是杯水车薪,需要做好系统思考、提前谋划、多方协调、情感维系、课程(活动)统筹等系统性工程,融合家校社甚至网络教育的培养体系,有效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力,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思考和实践。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述评 1.“学习力”缘起于管理领域。1965年由学习型组织提出,后被迁移到教育领域,主要研究教学中如何构建学习者的学习力,以促其有效地终身学习。因为学习力理论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领域,国外植根教育领域的学习力研究并不多,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领域的学习力教育研究都尚处于初级阶段。 2.我国关于学习力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且当时大多是借鉴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到教育领域还面临诸多问题,故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深化,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学习力、学习、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学习力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迄今为止,以学习力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主要有黄健的《造就组织学习力》、王华斌的《学习力=竞争力》、胡雅茹的《学习力超强训练法》、张雪松的《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陈维维的《技术生存视域中的学习力》等。黄健收集了许多组织学习模型,认为学习力是通过获得与运用知识最终改变工作和生活状态的能力,并强调学习力的物理学属性,给我们提供了激发学习力的具体指导。王华斌在书中阐述了学习力的内涵、构成、提高学习力的内在因素及外在条件,提出开发学习潜能的途径与策略。台湾学者胡雅茹重申了学习力的本质,提出了20个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方法。张雪松从提升学习力的准备、动力、态度、方法等出发,提出38条提升学习力的途径。陈维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技术生存的视域对学习力进行研究,解释了学习力与技术的关系,指出学习力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目前,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首先,关于学习力的理念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其次,以学习力构成要素来分析学习力现状尚不尽如人意;第三,以学习力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方法及策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研究述评 重视学生学习力提升,是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022年新课程方案和新标准公布的新形势下,许多义务教育学校都在加强家校合育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和培育学生关键能力。我们在立足教学实际的前提下,不断尝试通过“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策略研究”,落实新方案新标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含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价值与主要观点等。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双减政策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 学习力 学习力,是综合学习能力的简称,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学习力是衡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学习力,表现在“学习态度”上——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遇到困难能主动地克服或者进行及时调整;表现在“学习能力”上——善于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用合适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内容,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能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表现在“思维认识”上——具备高层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善于探索和思考复杂的问题,善于利用各种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表现在“学习养成”上——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 家校合育 人类社会有三大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三大教育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但也会产生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家校合育就是让学校教育系统的要素或信息进入家庭教育系统,与该系统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合育效应,影响该教育系统的功能。家校合育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纳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共同的育人目标,通过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最佳育人效果的教育活动。 4.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 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学校应构建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共育关系,重视“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着重关注如何构建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力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力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其内在学习需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毅力,让学生坚持学习;要提升学生转识成智的能力,让他们智慧学习。 (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策略研究”,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对家校关系的重建、家校共育机制的理论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深入科学地探究家校合育的的要素、现状以及提升策略,有利于改善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实践价值。“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策略研究”可以引发学校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善学、善思、善辩的校风、学风,让家庭教育更符合教育的规律,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育案例,为增强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要观点 (1)学习力的发展是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现实要求,有助于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现实诉求。围绕“学生学习力提升”这一宗旨,关注他们思考、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全方位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2)推进家校合育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新的教育生态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学校应构建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共育关系,重视“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着重关注如何构建良好的家校合育体系和机制。 2.可能创新之处 (1)“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策略研究”有助于转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改变学校教学方式,改变家庭育人功能,增进相关主体间的协同性,优化学校活动组织,为学生创造发展性的成长环境。 (2)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促进学习者学习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后疫情时代,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从文化构建、课程实施、活动开展等方面引导学校、家庭进行融合共育,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力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 2.具体目标 (1)构建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共育体系。 (2)建设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共育的机制。 (3)构建与实现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协同发展的模型。 (4)汇集在家校合育的场景和课程中提升学习力的成功案例。 (二)研究内容 1.开展家校协同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研究要点: 一是家校协同发展的内涵研究 二是家校协同发展的价值研究 2.探究家校协同发展模型及其实现策略。 研究要点: 一是家校协同发展模型的构建 二是家校协同发展模型的实现 3.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体系与机制的研究 研究要点: 一是构建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体系 二是建设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机制 4.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智库建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 一是教育智库的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二是智库的序列化与资源网络图研究 5.在家校合育的场景和课程中提升学习力的研究 研究要点: 一是打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生活场景 二是开发生活课程,提升学习力的研究 三是有效提升学习力的策略与个案研究 6.构建模块化合育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要点: 学习力提升需要运用评价工具测量和反馈,这往往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和不适。如何使评价不成为一种负担,真正成为正向激励,构建基于板块工作的模块化评价任务和测评工具,将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由单一目标评价转化为多元目标评价,积极推进正向的评价措施,将高站位的理念转变成能落地的任务,值得我们研究。 7.把家校协同纳入智慧学校框架的研究 研究要点: 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基于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家校合作平台建设。开办家校协同共育网上家长学校。开发家校协同共育移动端APP,实现家长和学校。家长和教师的便捷沟通,增强交流和反馈,促进相应的评价功能。 |
四、研究计划
含研究阶段、研究任务、责任分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一)研究阶段及研究任务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五年(2022年11月至2027年10月),共分以下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健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和管理。(时间) (2)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撰写研究方案。 (3)聘请相关教育专家来校指导并参与子课题的拟定。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任务。 (5)宣传课题研究的意义,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开始收集有关资料,建立档案。 (6)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明确活动地点、落实研究资金等。 (7)课题申报、立项,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8)完成《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文献综述》 2.实施阶段(2023年4月至2026年10月),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2)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分项目落实。 (3)组织课题培训活动,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掌握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策略、方法等。 (4)定期开展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 (5)开展优秀课堂展示活动,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6)加强与市教法中心领导专家的联系,争取专家引领和指导。 (7)及时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26年11月至2027年10月),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汇编论文集、案例集,编写校本课程,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和报告。 (3)迎接专家鉴定和验收。 (4)做好成果的推介工作。 (二)责任分工 本课题研究有市级专家顾问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由学校校级领导及行政人员带头进行研究理论,制定方案,积累资料,决策把关等。全校教师负责研究方案执行、原始资料收集、研究信息反馈等。具体分工如下: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研究组核心人员基本信息
(三)阶段性成果
|
五、专家评议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课题《双减背景下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家校合育策略研究》是苏州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2022/LX/02/112/04 认真听取了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选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创造性,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对家校关系的重建、家校共育机制的理论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2.课题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课题设计方案紧扣课题标准,做到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详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切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的方法易于操作。整体上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课题组成员具有很强的团结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课题组由学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组成,从成员结构上符合课题发展的需要,在座谈调研中充分体现了课题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和整体实力。 4.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从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来看,既有专题论文、课改案例,又有活动汇编、研究报告等,形式丰富,内容实用,实用性、理论性、学术性兼具。 该课题选题较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前期准备较充分,研究内容较充实,研究方法较合理,研究重点较明确,符合论文开题的要求,经过评审和表决,专家组一致通过课题开题,并建议课题组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争取得到相关专家的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以期取得丰硕成果。 评议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六、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若对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成果形式、研究内容等有重大变更,需单独提交“变更申请审批表”。
七、鉴定组成员名单及签名(通讯鉴定无需专家在此签名)
鉴定组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签名 |
八、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 |||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终审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