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连芹:喜欢这样的课堂,享受这样的课堂

喜欢这样的课堂,享受这样的课堂

江连芹 昆山国际学校

课堂上新授《切线长定理》的一道例题,按习惯,首先让学生仔细审题,划出关键条件,并在图上做出标识,如垂直符号、边或角的关系等信息。数学审题工作很重要,所以我一直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强调这个意识。

这道例题是第三个例题,题目如下:如图,AB是⊙O的直径,AM和BN是它的两条切线,DE切⊙O于点E,交AM于点D,交BN于点C,F是CD的中点,连接OF,(1)求证:OD∥BE;(2)猜想:OF与CD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生审完题目,标出三个垂直符号(三条切线,见切点,连半径,画垂直),也自然回答出两条切线AM∥BN。题目中提到F是CD的中点,我提议学生,不如我们先做第(2)小题吧!有部分学生迟疑,第(1)问还没做呢,还可以先做第(2)问?

“能不能做试试看呀!”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开始思考起来,教室里很安静。作为老师,看着他们认真专注的样子很享受,此刻这些孩子的小脑袋都在高速的运转,抽调大脑存储的庞大知识库,相信他们等会儿就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果真,没过多久,就有孩子陆续抬起头来,脸上露出笑容,有的孩子眼睛注视着你,应该是希望老师赶紧让他来发言,给他展示的机会。给的思考时间差不多了,我叫了第一个同学小涛来回答,“老师,再连接OC,可以用HL证明△AOD≌△EOD和△OCE≌△OCB,然后可以得到∠AOD=∠EOD和∠OCE=∠OCB,就可以得出∠DOC=90°,最后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就得出OF=½CD。”小涛一口气说完,语速很快,看来思维是敏捷的,反应快的学生显然是听明白了,有学生惊讶道:“哇,好奇妙啊,我不是用这个方法。”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没跟上节奏,我就边指着图边把小涛的思路又说了一遍,所有同学自发给小涛鼓掌。

于是,我紧接着问,“大家有没有想过,可以把小涛的方法再精简一下。”学生被吊起了胃口,但是没人作声,我继续问“可以不证全等就得出∠DOC=90°吗?今天学了什么?”“切线长定理!”又是一阵安静,“哦,我知道了!”欧阳边说边举手,“由切线长定理第二句,圆外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知道DO、CO分别平分∠ADE、∠BCE,而AM∥BN,所以∠ODE+∠OCE=90°,所以∠DOC=90°,下面跟涛一样。”这次,绝大部分同学应该都听懂了,不约而同的掌声响起来,伴随着惊叹声“哇~,好厉害!”我趁势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欧阳心满意足地坐下了!

教室的最后一排,小黎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有其他方法!”我微笑着请他起来开讲,便于大家听得明白,我指着图配合他。“我是用三角形中位线来证的。先延长DO和CB交于点G,证明△AOD≌△BOG全等,然后得AD=BG, DO=GO,∠ADO=∠BGO,进而∠EDO=∠BGO,得出CD=CG,因为F是CD的中点、O是DC中点,所以OF是等腰三角形△CDG的中位线,从而OF=½GC,即OF=½CD。”讲完,其他同学一片感慨,“这也可以啊!”“对对,初一学全等时经常这样证的。”小黎有赢得了一片掌声,我也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小黎月考成绩很不理想,但是看得出来,他在暗暗使劲呢!

“既然小黎想到了三角形中位线,同学们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还有别的方法吗?”这次,抛出的问题立即有了回应,“用梯形中位线!”小镁同学来不及举手就喊了出来。大家都朝她望去,她主动站起来说:“O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呀!OF=½(AD+BC),由切线长定理的切线长相等,DA=DE,CB=CE,所以OF=½(DE+CE) =½CD了嘛!就结束了呀!”活泼的小镁连说话都是乐呵呵的。“对呀对呀,我跟你一样!”“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我也给她一通夸赞,“嗯,不错!精简!”此时,课堂学习气氛非常融洽,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欢笑,学习不就是要快乐的收获吗?

一道题,不要小觑孩子们的思想,学生之间思维上的碰撞往往比我们老师的预想要精彩的多!

喜欢这样的课堂,享受这样的课堂!


2019年4月29日 11:59
浏览量:0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