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外中期检查表(定稿)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

课题中期检查表

 

 

 

批准号               E-a/2015/04      

课题名称   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项目类别         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计划完成时间        20189             

课题主持人         黄金松      郑小娇     

电话(办)        18961189379(手机)     

电子信箱        30074511@qq.com        

所在单位          常州外国语学校                 

邮编                213000       

填表日期          2017924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

 

 

 

填表说明

1、项目类别是指课题系重点课题(资助经费)、重点课题(自筹经费)、专项课题(资助经费)、专项课题(自筹经费)、立项课题。

2、请严格按“课题研究概要”的要求填写。

3、有经费资助的课题请附相关文本性研究成果复印件,其他课题无需如此。

4、此表格可以复制。

 

 

 

 

 

 

 

 

 

 

 

 

 

 

 

 

 

 

课题研究概要(不少于6000字,可另加附页)

1.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及初步研究成果

课题《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于20153月申报,20159月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省级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课题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务实的工作,课题研究顺利。为了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研究”进展及成效

 1.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常州市外国语学校等3所初中校进行了调研。

2.调研方式

    调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常州市实验初中、常州市第24中学等三所学校进行了“点”的调研,主要开展了部分教师的个别访谈、每校一场的团体访谈,并结合相应校情和研究需要进行了课堂观察;还进行了“面”的调研,发放教师问卷60份、开展团体访谈3场,课堂观察30节。

 3.调研内容

    教师的教学设计意识与理念、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与“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主题相关)研究项目。

4.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将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与教师访谈、以及课堂观察到的教学现象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当前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于如何改进教学设计较为迷茫。

(调查范围内的初中数学)教师大多持有改进教学设计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意愿,但对于改进教学设计的依据、标准、策略与路径等问题普遍感到顾虑重重、甚至深感茫然,凸显“基于标准”有效介入教学设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教师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有80%的老师关注教学程序的安排,有30%的教师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有76%的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教案在上课时有调整等,这说明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和行动。但课题组通过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对部分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分析发现,教师在对上述内容进行设计时存在“跟着感觉走”的随意性、易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就近选择性”、便于执行既定教学程序的“可控制性”等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们对于课题组提出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念虽较为认同,也普遍有尝试的想法,但困难在于不知从何做起,且对于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实践尝试缺乏信心。这说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发展来说早在第8次课程改革之初就已经显现,但之所以迟迟未能深入实践,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研究。

  2)教师对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调研中发现,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等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从课程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化能力不足,甚至还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也由此导致教学目标设定不当,教学评价未能发挥有效导学和促学的功能。

    比如,在考察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一次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圆周角》(九年级上)的教学设计任务,由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提前设计教学方案。在研讨时,发现两位教师在说课时,课前导入、定理证明、训练拓展都说得细致、条理,唯独在引导分类上三言两语带过,出现教师在最关键的地方给自己“留白”的现象,这表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心中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设定失当。后来的教学现场也证明了我们的判断,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用书后的范例一样,第二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用书章前的学习目标一致。其实这也反映了我们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想法和做法。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基于标准”的意识和能力,未能统整长远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未能关注到统领一章的学习目标和本节课的目标是否一致等问题。

3)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完整理解,教学设计结构失当、课堂教学重心失衡。

由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完整,教师教学设计结构失当、课堂教学重心失衡是比较常见的教学现象。以课程四维目标的理解为例,很多教师对课程思维目标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很容易在设计教学时对四维目标机械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任意肢解,或是偏重知识点的覆盖,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背后的思维规律、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教与学。如课题组在课堂观察时发现一位教师在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这节课时,提出一系列问题串要求学生解答,学生依据教师提问依次作答后,教师也没有总结这类一次函数图象应用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因此教师提出第二个相同问题时,学生还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些教师还不重视课堂最后的归纳总结。长期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知识网络混乱,归纳能力较弱的后果。这种忽略规律和思想方法教学的现象是典型的对数学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不完整的体现,实际上“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数学知识本身产生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4)其他问题。

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由于“基于标准”未能有效介入,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存在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恰当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课堂设问不当或无效、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教学即时评价还停留在浅层问答水平、教材内容不当解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以及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关,相信通过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能够得到改进。

 

(二)“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研究”进展及成效

1.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同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发现,形成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校本化价值观,并试图在后续研究中通过课题组的活动在实践中印证相关价值观以及获得更大范围内教师群体的认可与讨论。

2.研究发现

1)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首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一种理念。

当前的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结果(夏雪梅、崔允漷,2006)。

其次,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

这一新兴教育科学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涌现出的加涅“学习条件理论”、罗米索斯基“知能结构论”、梅里尔“成分显示论”、赖格卢特“精细加工论”、巴纳斯“宏观教学设计论”、史密斯和雷根“教学系统设计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逐步成熟;90年代以来,“第二代设计理论”开始崛起,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论”等等,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教学设计论流派纷呈,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和系统的成果,本课题研究正是基于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的需要。

再者,国内相关探索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经验。

这些先期研究者们认为教学设计应留给教学实践足够空间,要进行弹性预设(于世华、谢树平,2004;李讳,2006;陈秀玲,2003;李伟、涂荣豹,2007;唐青才,2008);教学设计应摒弃以知识传递为显性中轴的外在输入式设计思路,而应采用以学习体验为内在主线的内发创生式设计思路和体验式教学设计的观念和操作模式,认为要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心理的视角出发,以实践性问题解决为逻辑起点,以学习体验的生成为重心,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本体论依据,以情境学习理论为认识论依据,以实践智力理论为价值论依据,以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为直接目标,以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为最终旨趣进行教学设计,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学程式教学设计。(陈亮,2008)也有研究者提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关注综合性的整体目标,而不只是关注单类型的教学目标,他的教学设计模式围绕教学设计的分析技术、决策技术和评价技术三方面展开,是带有明显的技术化倾向的教学设计研究。(杨开诚,2005

2)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拨的主动学习,这是数学教学一直遵循的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走向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也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的空间。

在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设计及其实践中,我们的数学教师重新定位师生的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教师从在教室中的“独白”转向与学生的“混合打”的角色,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数学知识,引导他们而不去塑造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于说、敢做、敢发现问题、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

 4)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拓展与创新。教师在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开放式教学,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弹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

   5)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恰切地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地独立思考,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品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他们能否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符号清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与过分的技巧性;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兴趣和意识。

 

(三)“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进展及成效

1.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案例(课例)研究法,在一定量的课堂教学设计及相应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同时,梳理案例研究过程累积相应的教学设计范例。

2.研究成效之设计策略

1)设计并悦纳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

设计并悦纳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师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在活动中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信息呈现多样性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答案不唯一等。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形成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设计恰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与任务。

设计恰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与任务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但在数学学习实践中学生对这几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却不明显。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在数学的生活中教师明确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教科书”,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常常会出人意料。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有效地合作性教学活动并设置恰切的合作性学习任务,合作小组在相互分工和合作中,经历研讨、选择、协商、统整等思维过程,学生的数学理解经过组内筛选、统一,组际展示等流程,使得对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思考过程完整呈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掌握数学。合作性学习活动与任务的设计,使得不同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同时,这种在小范围内给学生留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与空间的做法,还有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比如课题组老师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的画法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问“可不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画呢?为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得出多种画法,最后进行汇报。

3.研究成效之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的范例研究

1逆向设计。

以往教学,教师过于关注“教什么、怎么教”,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最需要教师清楚课程目标,以及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的水平。为此,课堂教学的设计需要有新的模式,逆向设计,就是一种可以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即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确定针对目标的评价方式,最后再来规划教学活动。

2)研读课标

要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首先需要在课程标准的研读上下功夫。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通常是一个学段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我们要结合课题,先确立这个“上位目标”。如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的教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①探索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②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③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④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运用. 

3)研读教材

各门课程都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呈现的。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分析课题内容在教材中的前后衔接点,找准学生知识生长点,问题的设置就能达到“学生对问题有探究欲望,问题难度适宜,即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效果。

如《分式》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它以分数的知识为基础,以类比的方式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 同样通过类比分数的性质,法则,感知分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了解分式与整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似;进一步体会类比、转化是探索新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本章教学开篇,注重对分式概念的了解,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的理解,对分数与分式关系感悟,对学习分式内容的整体感知,尤其是将类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贯穿始终,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用对比的眼光观察问题,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4)研读学生

教师备课完全是为了学生而备,离开学生的备课是盲目的。分析学生学习新知前的一般特征,确立学生的初始状态可以通过做“前测”来确定。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要着力让学生充分体验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这个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3课《频率与概率》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也了解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知道了频率的定义,会制作频率分布折线统计图,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十分强烈,所以教学设计以贴近生活的实际相联系,帮助他们将一些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来自于人类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运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5)分解课程标准,叙写目标

要确立学习目标,就要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希望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是比较上位的学习目标,要细化陈述为更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而叙写目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全面把握课标、教材、学情。

例如:《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体会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数学思考

1.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

2.       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准确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在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解决问题时,感受统计思想.

问题解决

1.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指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2. 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

1.       经历调查数据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和探究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2.       在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收集收据,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在叙述总体、个体、样本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围绕目标,确定评价标准

“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明确的评价方案,教师评价就是随意的,反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清醒’的”。每一个学习目标就应该对应一条评价标准。

7根据目标和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

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整体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通过融合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和学情,完整、清楚地呈现出一个主题或知识点教学的专业活动设计。避免教师过于依赖“个人经验”或“教科书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中能将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评”一体化,促进教学与评价方式的转变,从而促使目标的有效达成,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研究”进展及成效

1.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

2.研究成效:学习效能对比评价及分析

实施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教师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课题研究汇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并逐渐成为目前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后,发现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

1)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受到学生高度认可。

    大多数同学反映目前的课堂学习中,对老师的评价较高,也认可目前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们选择的教学方式,相比之前的课堂学习分式,学生更接受新的教学方式。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课题组的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对策。在反复思考中打造精品教案,我们先个人进行备课,再经过多次集体备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精心设计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努力使引入贴近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

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活动。既发挥了他们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二、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坚持在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支持、鼓励、帮助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积极开展听课议课、经验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成才、成名创造条件和机会;充分发挥学校名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推动青年教师、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课题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开设市级、校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积极撰写论文发表或获奖等。

一、课题研究课及教师奖项

日期

题目

开课或获奖

作者

2017.03

2017常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市级讲座

黄金松

2017.09

常州市区初中数学评优课

一等奖

黄金松

2017.09

常州市初中数学评优课

一等奖

黄金松

2015.05

常州市初中数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

郑小娇

2015.12

江苏省初中数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郑小娇

2016.12

《折纸与证明》

市级精品课

郑小娇

2017.01

常州市五级梯队评选

市骨干教师

郑小娇

2015.05

常州市数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吴玲芳

2015.09

常州市区数学教师评优课

一等奖

吴玲芳

2015.10

常州市数学教师评优课

一等奖

吴玲芳

2015.12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校际公开课

吴玲芳

2016.03

《“做”菱形》

市级公开课

吴玲芳

2016.12

《钟面上的数学》

校际公开课

吴玲芳

2016.12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市级公开课

吴玲芳

2017.01

常州市五级梯队评选

市骨干教师

吴玲芳

2017.04

《拼图》

市级公开课

吴玲芳

2017.06

《拼图》

市级精品课

吴玲芳

2017.08

《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与策略》

市级讲座

吴玲芳

2017.09

常州市区数学教师评优课

二等奖

吴玲芳

2015.12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校际公开课

宋子君

2016.12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校际公开课

宋子君

2015.11

校五级梯队评选

校教学能手

陆兰兰

2015.11

校五级梯队评选

校教学能手

刘佳

二、发表论文

日期

题目

发表刊物

(获奖等第)

作者

2015.08

《让数学课堂充满灵性——浅谈数学课堂引入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通讯》

周一花

2015.09

《把握问题本质 指向核心知识 激活数学思维》

《时代学习报·教研参考》

周一花

2015.09

《探析串联式生活情境下的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与学》

徐丽媛

2015.10

《探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

《好家长》

吴玲芳

2015.11

《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初探》

《课程教育研究》

吴玲芳

2015.12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立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 

《中学数学研究》

郑小娇

2016.03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情境创设研究》

《中学生数理化》

吴玲芳

2016.04

《抓住本质,理解概率》

《初中生世界》

刘佳

2016.05

《一次微课教学的尝试——圆的认识》

《数学学习与研究》

李玉罗

2016.06

《一次函数》

常州微课大赛三等奖

吴玲芳

2016.08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中小学数学》

吴玲芳

2016.08

《如何设计初中实验探究课》

《情感读本》

吴玲芳

2016.10

《活动操作获经验 数据分析得真知——有关“包装纸箱”的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

陆兰兰

2016.11

《你会煎饼吗》

省初中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吴玲芳

2016.12

教学案例《普查和抽样调查》

常州市数学年会论文三等奖

吴玲芳

2017.03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知音励志》

吴玲芳

2017.05

微课《普查与抽样调查》

省“五四杯”微课大赛三等奖

吴玲芳

 

 

(三)教学案例

1.设计范例: 

整体单元教学:《八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十章《分式》第一节》

实验探究教学:《折纸与证明 ——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做”菱形》 ——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多媒体网络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二元一次方程》(10课时)。

3.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分项设计案例《图形的认识》(12课时)。

 

三、后续研究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学资源开发研究虽然已经取得部分成果,但目前限于研究精力,尚未能够对所开发的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并序列化。

2.教学设计策略尚显单薄,需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并形成切实可行的策略,同时需要为各项策略匹配相应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

3.评价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二)下阶段研究计划

1.成立资源开发小组,一方面在梳理已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序列化、规范化设计,并统一编码入库;另一方面,根据研究需要进一步按照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为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2.继续开展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以进一步推进教学设计策略和教学评价两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设计的范例,为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提供更丰富、可靠的参考内容。

3.全面梳理研究过程,依照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形成针对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为课题结项做好准备。

(三)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学习促提高

学习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态度。向文本学习(如课标、教材、教学设计等),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以产生联想与共鸣;向他人学习(如专家、同事、学生等),是一种思维、思想的碰撞,是一种情感、心灵的沟通,以获得启发与产生智慧。知识的学习,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经验的学习,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理念的学习,以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之乐趣在于创造,学习新理念,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善于将新理念的感悟与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以创新新观念来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学习新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学习的意义,探究、发现、创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创造新的自我来成就自己。学习之意义在于运用,学来的东西(知识或经验等)须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反复检验,实现改造、内化和提升,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学习之价值在于发展,学习可以开启智慧之门、开通成功之路,把握发展之机会。

2.研究促成长

研究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从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驾驭教材,依据课标来开发和使用教材,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材内容的涵义,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善于抓住关键点、把握生长点,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对教材创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生之所以厌学、之所以困惑,努力发现问题之根本,了学情、改教法、变学法;研究自己,教学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情感是否真切,教学个性是否完美,熟可变熟不可变;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真实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课堂,时刻关注、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

3.反思促发展

反思是一种优秀的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教师个人主体践行的醒悟。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要学会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观念、态度、动机和情绪,还要反思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更要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学会质疑,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发展;学会比较,有比较才会找到差距,有不足才会努力改进;学会取舍,过程的回顾、细节的回忆要尽可能周到、详全,而反思的问题却要抓住重点(成功点、失败点、疏忽点、改进点等);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观点、建议和意见,将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有效结合;教师还要多写“教学课例或案例”与“教后感”,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灵感闪现”、“偶发事件”和“生成问题”等,以便日后系统地反思,深度而有效地反思,将及时反思与延时反思有效结合。

4.合作促成功

合作是社会、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主题式的校本教研,联合式的片、区教研,还是以“QQ论坛”、“教师博客”、“教学新时空”等为代表的网络教研等,教研方式日新月异,教研合作与日俱增。合作是教研的灵魂和魅力,合作的品位和质量是教研活动是否受教师欢迎之关键所在,合作的形式、内容、方式、效果、态度和精神等是课题研究活动需要慎思、深思的问题。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本课题组倡导每一个成员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研究,做人低调、做事认真、做学问勤奋。作为一名合作者,合作要真诚,乐于助人,真诚待人;合作要大度,勇于奉献、乐于奉献,奉献不仅是精力,更多的是智慧和心血;合作要务实,基于个人有限性的弥补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基于学情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要开放,以开放的思想和心态、多元的思维和视角来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分享。只有更好地合作,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成功,真正实现以研究促使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轻松学数学,成功学好数学,从而促进数学教育的进步。

 

 

 

 

 

管理部门意见

 

 

 

 

 

 

 

 

 

 

市规划办(教科所)

高校科研处(高教所、教务处)

负责人签字

(公章)           

 

 

 

 

 

 

 

2021年3月21日 11:05
浏览量:0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