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海南昌江思源实验学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要求。横向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还有很多的地区和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纵向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从2500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到近现代欧美和前苏联的很多教育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很多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当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实际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建校不到两年的学校,专任教师中近一半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根本没有教学经验,急需教学指导,或者为其提供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其余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龄,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也急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我校是一所扶贫移民学校,学生来自边远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基础特别薄弱,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差,我校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校是一所新学校,不受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研究制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长期行教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教学模式,其程序结构是“讲—听—问—答—讨论”。孔子讲授,弟子们听后,孔子让弟子发表意见,弟子问,孔子答,师徒互相讨论。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概念获得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流派和模式。《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连续九期刊登了国内九大教学流派回顾,介绍了影响较大的九种教学模式。分别是自学辅导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情景教学、和谐教学、张思中十六字(英语)教学法、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青浦实验。
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网上搜索,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这些研究以认知规律、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结合本校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形成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有些地方也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中国教育报》也评出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九大“范式”,它们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总之共性大于个性。
三、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预期目标
1、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借鉴、吸收国内外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总结提炼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标。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研究既有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又有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通过本课题研究过程,达到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及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课题研究首先要应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吸取和借鉴其中科学的、先进的、共性的东西,变成研究成果。
2、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搞清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要用分析法(问题树方法)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搞清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搞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搞清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得到符合学校实际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研制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模式的作用。
4、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课堂教学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多长时间、有什么要求。为了体现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还应分学科分课型制定课堂教学操作流程。为了真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应用,课题研究除了制定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外,还应给出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5、教学评价研究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研究,不仅应包含操作程序,还应该有操作程序实施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表。本研究还应包括该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研究。
四、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1、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2、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3、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4、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研究。(包括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5、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研究
五、理论依据
1、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等。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4、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中,“意义建构”,就是使人具有“智慧”,它体现着学习这一认知活动的终级目的。认知活动中所要建构的意义包括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既然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那么,建构主义的学习课堂也就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课堂,以使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获得最大值。)
5、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六、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与综合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化的结果,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完整反映,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设计,使其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优化组合的完整教学活动系统。
2、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统一的原则。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构建的,教学理论渗透到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之中,制约和规范着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但是教学模式不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以及使模式发挥效力的一系列操作策略,没有这些可操作性的要素就不称其为教学模式了,所以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3、科学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模式的内容、程序和评价体系等也应完备,但是除了强调教学模式要有这些科学完整的内容、形式之外,还必须强调教学模式应该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学模式不仅要可用、能用,而且要有效,能为具体的教与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操作性帮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4、借鉴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需的,但是借鉴不等于照搬,任何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模式相比都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改造的过程中把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注重借鉴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更完整,结构更新颖,功能更有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 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2、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共性与个性,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3、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5、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6、分析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文献资料集。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专著。包括两部分:1、 “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2、“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13个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课堂结构),包括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4、课题研究论文集。
5、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课件。
八、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2月——2012年1月,历时一年时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组织实验教师去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去海口名校听课、跟班学习。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开展《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3、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献资料集(网络资料集)。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
1、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2011年3月——2011年4月)
2、子课题小组基础研究,包括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2011年4月——2011年5月)
3、子课题小组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操作流程(2011年5月)
4、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研究过程。(2011年5月——2011年10月)
5、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阶段性总结报告。(2011年6月底,每一个子课题组写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每个成员写一份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1、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结题讨论与总结
2、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撰写成实验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分阶段出版《昌江思源教研》)。
4、收集整理课件和课堂实录(视频),刻录成光盘。
5、出版《课堂教学模式》专著。
九、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课题组组长:孙玄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副组长:文尾英 负责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符贵海 负责课题研究的保障工作。
子课题负责人:语文(关贻明)、数学(范冠承 )、英语(陈明群)、理化生组(符贵海)、政史地组(文尾英)、综合组(杨雄志)。负责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负责与课题组联系,解决问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语文(陈静)、数学(陈启钦)、英语(赵彬)、物理( 林维周 )、化学( 方佩琴 )、生物( 孙锐 )、政治(钟瑞宁)、历史( 符小慧 )、地理( 郭美锦 )、体育( 文红禅)、音乐(陈华)、美术( 韩丹 )、信息技术( 吉祥星 )。
十、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孙玄;副组长:文尾英 符贵海;成员:范冠成 陈明群
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
2、指导保障。设立全国新课程实验研究中心和《新课程》杂志社“新课程实验研究基地”,新课程实验研究专家指导团的课题研究指导和远程培训。
3、经费保障。经费预算:资料费:2万元;国内调研费:15万元;培训、咨询费(含劳务费):3万元;印刷费:2万元。
4、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采取招标的方法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安排下学期外出考察学习。子课题的结题验收以组为单位,一个课型不结题子课题的就不能结题验收。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主编 周德藩 南京大学出版社
2、《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 主编 姜正川 中国教育出版设
3、《现代教学理论概述》
4、《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5、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6、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九大“范式”
201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