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国际学校 -王萍-把好写作的“舵”

把好写作的“舵”

——浅谈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明确方向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写作,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有据可依,有例可循。写作包含审题、选材、叙写、修润等几个版块,每个版块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只有在每个版块中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综合起来,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写作,学会写作。

【关键词】审题 选材 描写 修润

关于写作,黄厚江老师在他的《语文的原点》一书第四章“本色写作教学”中如是说“写作,说简单,实在简单;说复杂,又很复杂。”

黄老师说写作简单,是因为写作是把心中所想,嘴中所说,写在纸上,这不是很简单吗?是的,在应试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就能得到切入分,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分数相差无几。黄老师说写作复杂,是因为写作的过程、写作的心理、写作的规律,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哪里,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每次写作,让稍微优秀一点的同学来分享写作的经验,基本没有几位同学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写作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我们又必须在这个很复杂的过程中,找到方向,找到方法,来应对我们的写作,让我们的写作教学更有方向感,让学生的写作也有一个方向,并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

写作,大体可以分为审题、选材、叙写、升格四大版块。每一个版块自成一体,然版块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我们要教会学生审题,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在写作中叙写生动,最后将写成的作文进行升格,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方向,也是学生写作的方向。

一、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因此,审清题意是写作的前提,只有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准确了,理解清楚了,主题才能确定,确定了主题,选材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记得刘海英老师曾专门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写作审题训练。这节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审题。审清题意,写作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刘老师先以2017年苏州中考作文题《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抓关键词,学生普遍找到了:青春、绿色、铺满。接着,刘老师又对绿色进行了释义,绿色可以有很多含义:活力、价值、梦想……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刘老师又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主语是谁?谁可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这个人可以是我、我们、他……刘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虽然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事实上,我们还需要将省略的东西,给它补充完整,这就相当于是半命题作文。由对这个作文题进行了详尽地审题之后,刘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审清题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找主题词、看导语、重限制语、添成分、敢创新。然后,根据小结内容,刘老师又让学生从2012-2016年中考作文考题中选择自己最在行的一个,进行审题训练,并在审题之后交流结果,从中收获得失。最后,再对这次二模的作文《好久不见》进行审题的加强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提升对题目地审视。这节课,刘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训练中,让学生对审题地把握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以此为范例,我让学生以《剪一段幸福时光》为题,进行审题的训练。(1)找关键词:幸福时光。这个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幸福。幸福可以是快乐、难忘、美好……(2)限定词:一段。这个限定词,就限定了这个幸福时光是一段,并非几段时光的拼凑。而且一段,也隐含了这个时光应该是经历过的。(3)添成分:我、我们。这是主语,可以是写我,也可以写我们的时光。也有同学提议,可以写他,确实是可以写,但是因为并非自己经历,所以这就不容易把握。

综上所述,审清题意,必须找到题目中的显性条件,即找到关键词和限定词,另外,还要找到题目中的隐性条件,即关键词背后的含义,限定词所限定的范围,还有题目中隐含的成分,填补完整,这样,审题这一步才算真正完成。审清题意,学生的写作便定好了一个大方向。

二、创新材料,价值斐然

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创造有质量的作品。若能将材料创新使用,那么,这个材料的价值就可以增倍,创造出来的作品便可以更吸引读者的眼球。可是,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材料?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却又是非常苦恼的事情。生活经历缺失,又缺少观察的他们,很难在生活中寻找到有用又实用的材料。这不禁让我想起陈萍老师曾经开设的一节公开课《从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陈萍老师这节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对自己写作有价值的材料。这节课上,陈老师先出示写作的题目《我的这一天》,让学生围绕题目选择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天中的两到三则材料进行提纲的列写,接着请两组同学分享、交流,其余同学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材料的价值,按价值系数的高低进行排序,选出最有价值的五则材料,并说明理由。探讨完毕,全班交流列出最有价值的5则材料,并交流理由。陈老师做板书记录,并引导学生思考有价值的材料的特点:生动新颖、切身经历、立意积极、围绕中心、抓住读者兴趣、给人以力量、启迪……接着,陈老师还让学生探讨其他价值系数并不高的材料,如何让这些材料发挥它们的价值,就是创新的使用它们。这节课,陈老师让学生明白了材料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选择材料方面,有了自己的方向。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材料,还让学生学会创新的使用材料,能让本来平淡无奇的材料发挥它们的价值,为文章增色,让文章有灵魂。

记得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有个学生就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泡奶茶。泡牛奶、泡奶茶本是寻常小事,很多学生都会用,学生经常用在自己学习很辛苦,这时母亲泡来一杯热牛奶,让自己学习的疲累烟消云散。这位同学同是泡茶却如是写:“走在回家的小道上,风一阵紧于一阵,树叶不断地发出瑟瑟地声响,我不禁缩了缩脖子,把大衣裹得更紧了些,心中不由得抱怨:这么冷的天,竟然也不下来接我一下。不知不觉已到家门口,正准备掏钥匙开门,门却像安了自动锁似的开了。迎接我的是一张笑脸:“回来啦!我……”没搭理她,我直直地进了家门,正准备回房间不理她,却被一阵熟悉的香味引了过去,餐桌上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招引着我,端起热乎乎的奶茶,细品一口,熟悉的味道入口,身体暖了,心也热了,才忆起:母亲病体初愈,本不可下床多走动,我却耿耿于怀。

一杯普通的奶茶,在这位同学的作品中却有了特殊的含义,在寒冷的季节里,母亲给她泡的一杯奶茶,不仅暖了她的身体,还暖了她的心灵,让她明白了母亲对她的爱始终未变。她的文章,不仅让我明白了母爱的可贵,更让我们明白了小作者自醒的可贵。创新的使用材料,让本来普通的事件更有价值,让文章有了自己的灵魂。

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书本,我们要学会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材料,并能将材料创新的使用,让我们的文章更有特色,更有内涵,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三、描写细腻,生动感人

生动的细节可以使一篇文章拥有灵气。好的文章,不仅需要有价值的材料,更需要用生动的语言让材料发挥得更有意义。一篇好文章的诞生,必不可少有味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文章也是如此。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地教学,功在平时,把握好课本中的材料,有效进行仿写。

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把父亲为子买橘的背影仔细阅读,并圈画出父亲过铁道时的动作:走、探身、攀、缩、微倾。这些动作把父亲过铁道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作者在写作时,不仅有动作的分解,还在动词前加上了一些修饰语:蹒跚地走,慢慢探身,这些修饰语地添加使本已不易的过程,看上去更加艰难了。当然,细节的处理,不仅仅是动作的细化,还可以辅以其他的描写手法,比如这段背影中前面有父亲的外貌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这段外貌描写也写出了父亲当时的境遇。这就是有味的细节,需要细细品读,才知其中妙处。写作便是如此,文章中进行细节地描写,可以让文章增色。

学完此段,我就让学生以《背影》为题,写我擦黑板的背影片段。有个学生这样写道:王老师走进教室,看了眼涂粉似的黑板,转身拿起躺在讲台角落里的黑板擦,见满是粉尘的黑板擦,她微微皱了皱眉,走到黑板的角落,在边沿上擦拭了几下,便用它奋力地擦起了黑板。只见她身体微倾,右臂上下挥动,伴随着她有节律地运动,黑板很快又露出了干净的笑颜。这段描写抓住老师擦黑板的动作,把整个过程描写得生动细腻,加上了擦黑板的前奏,神态描写地添加,把擦黑板的原因以及老师是一个爱干净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描写细腻,文章便有了灵气,有了灵气的文章,便更容易走进读者的心里。细节有味,便值得读者慢慢咀嚼品味。

四、修润语词,言简义丰

润色使文章更有生命力。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从古至今,这就是至理名言。古人修改诗词中的字、句的故事就不胜枚举,例如: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便是经典。一个“绿”字,改了十多次,最终才定下来。贾岛因沉迷于“推”与“敲”地选择而勿扰了韩愈,与韩愈探讨之后,才定用“僧敲月下门”。不断推敲,反复润色,才能让文章言简义丰。

平时的写作,也是如此,不是写完了,就了事了,修改润色是写作不可缺失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记得一堂作文讲评课《修润语词》,我用学生的作文作为范例,教会学生润色可以是字词句的修改,可以是段与段的调整。

原文:“我满心欢喜地准备转身离开,可突然‘砰’的一声让我停住了脚步——瓜掉了下来。

那记声音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虽是第一次听,但却熟悉得很,它似乎涵盖了瓜对我的哭诉与抱怨:‘为什么要扯掉我的藤蔓!’”

改文:“我满心欢喜地转身,准备离开。

‘砰’的一声,瓜掉了下来。

我停住了脚步。那躺在地上的瓜怔住了我,那一声呻吟和地上碎裂的身躯似乎在向我哭诉:‘为什么要扯掉我的藤蔓!’”

“转身”与“准备”的顺序调整,使动作更有层次感。“‘砰’的一声,瓜掉了下来。”独立成段,更能凸显这一声的突然。“我停住脚步。”另起一段,足见这一声的震撼力。最后地描写有声有形,形神兼备,更能凸显瓜离开藤之后,摔落地上的惨状,更能体现藤的重要,为主旨的提升作有效地铺垫。

修润语词,能让文章言简义丰。一次有效地修润,对于学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自我的升格。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润,给学生一个示范,让学生有据可依,有例可仿,这是我们日常写作教学要细化的。

我们日常的写作教学其实也就是由这几个版块组成:审题、选材、叙写、修等等。写作,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得细化,不断深化,反复训练,才能让学生熟能生巧,写就好文章。每一个版块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便能做写作的掌舵人,把控好舵,在写作的大海中畅游。

2021年4月10日 09:20
浏览量:0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