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纽带,母亲在左边,孩子在右边
昆山国际学校 一(2)班 邓怡沛妈妈
爱默生说:“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孩子和母亲,就好似来自同一所图书馆里的同一本书,书本中间系着同一条纽带,我在左边,孩子在右边。
小时候,我是图书管理员,孩子是读者。幼小的读者,不会读拼音,也不认识字,像一只快乐的小白兔怀揣一颗好奇心蹦蹦跳跳的来到图书馆,笑着问我:“妈妈,我可以看什么书啊?“”可以给我讲个故事吗?”“《白雪公主》里的公主就像爱莎公主一样好看吗?”“《宝宝树》里面的宝宝是和我一样大吗?”“等我去学校以后,校园里都会长满妈妈树,树上都会挂满“妈妈心”来守护我和我的同学吗?”等等。我低头想一想,该筛选什么样的书给孩子读呢?今天该给孩子讲个什么故事呢?孩子问到的爱莎公主到底和童话故事里面的白雪公主长的相似吗?绘本故事书里的宝宝和孩子是一样大了吗?孩子马上就要进入一年级了?会害怕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环境吗?孩子的提问,很多都是来自绘本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孩子也会联想到自身,自己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故事里的情节, 孩子也会发生联想,会想象自己的生活中会不会遇到同样的情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假装不知道答案,对孩子说:“你在哪本书里发现了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翻翻书,一起看一看来寻找答案吧。” 重视孩子的每一次提问,也要思考孩子提问的背后原因?每一次孩子找到了答案,就好像解决了一道难题,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也建立了更多的信心。在与孩子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一起翻开了同一本书,一边读,一边理解,最后,孩子和我都明白了问题和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亲子阅读过程中,让孩子主动去找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陪伴孩子一起从书本寻找答案,也从侧面告诉了孩子, 如果我没有认真读过那本书,也不会知道答案,如果想要知道答案,也要像个孩子一样,重新打开书,认真读一读,再细心找一找,答案就在书本里等着我们呢。知识就是这样通过阅读,一点一滴获取的,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妈妈并不是万能的妈妈,不用学习就可以解答孩子所有的提问。每个夜晚,临睡前,我都会讲一到两个小故事,孩子听着听着就入睡了,梦里,还会时不时露出笑脸,一种很满足的笑容,那笑容是一根传递幸福的纽带,孩子开心,我也开心。
长大后,进入小学阶段,在一年级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学习拼音,认字,慢慢的,学会了自然拼读,回到家里拿起小时候的故事书,也会自己慢慢的一小段一小段拼读故事,我下班回到家,孩子说:“妈妈,上班辛苦了,想不想听我给您读个故事?”长大后的孩子,多像一个图书管理员,而此刻的我又成为了读者。一本书的两旁,孩子在左边,我在右边,一根纽带,左边是表达,右边是倾听。
还记得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的第一篇与大人一起阅读的课文就是《拔萝卜》,小时候一直习惯性的读故事给孩子听,现在孩子学会了拼音和一些字,主动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孩子一边认真的读,我就在一旁认真的听,孩子讲完,问妈妈听明白了吗?这问题多像小时候妈妈对孩子的提问,这种角色的互换就是阅读的成长啊。我就假装没有听懂,学着孩子的语气问孩子,那接下来,萝卜有没有被拔出来呢?孩子想了想说:“萝卜肯定被拔出来了。” 孩子接着说:“我猜小老鼠又喊了小兔子来帮忙,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萝卜就拔出来了。” 课文中也穿插着一些故事情节的插图,妈妈问孩子,能用图片的形式进行补充描述吗?孩子饶有情趣的拿起笔,画了一只小兔子,接在小老鼠的后面,又把萝卜变成了躺在地上的模样,这样萝卜就在大家的努力下拨出来了。我问孩子, 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孩子答:“这个故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害怕,只要齐心协力,肯定可以完成任务。”
一段短暂的亲子阅读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也许10分钟,也许20分钟,在这短暂的时光中,孩子理解了课文的含义,我也享受了听故事的时光,从中也可以及时知道孩子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拼音的熟悉程度,对学过的字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知道孩子是否可以灵活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时光,虽然很短暂,孩子的收获却很多,我也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这样的亲子阅读时光多美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收获。
如果孩子是春天种下的一粒种子,妈妈多希望可以在夏天开出美丽的花朵,在秋天结成丰硕的果实,在冬天享受甜蜜的成果。美丽的花朵和甜蜜的果实,都需要经过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抚摸,反反复复的打磨,方可如愿。而亲子阅读的过程,正如小雨点儿对土地的滋养,正如春天对种子的呼唤,正如夏天对凉风的偏爱,正如秋天对果实的期待,正如冬天对暖阳的渴望,谁也离不开谁,孩子在哪儿,妈妈的心就在哪儿,那是一根纽带的两旁,孩子在一旁,母亲在另一旁。愿亲子阅读的这根纽带,带着孩子和母亲一起终身阅读,终身成长!
六年级3班
六年级1班
五年级5班
四(2)班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