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张淑芳 与部编教材编写理念相呼应的情境式命题赏析——以2019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为例(江苏教育 )

与部编教材编写理念相呼应的情境式命题赏析

——以2019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为例

昆山国际学校  张淑芳

   要: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知识都具有情境性通过对2019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赏析,感悟人文情境,实现核心价值引领,辨析法治情境,树立法治思维,巧设文化情境,厚植家国情怀,借用媒介情境,培育学科素养,从而体会中考情境式命题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理念的关照与呼应。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编写理念 情境式命题

2012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工作启动,教材编写理念及立意中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思想之光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尝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不断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关键能力与品质;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交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做有事找法的好公民。当然,课程编写理念中还渗透着课程性质的交融,课程功能的明确等,生活逻辑、知识逻辑和谐生,道德实践与价值观念交相贯通,新时代,新理念、新生活、新教育交相辉映。

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生命逻辑的和谐统一,因而,我们要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知识都具有情境性,知识只有在鲜活的情境中才能发展、运用,才能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落实核心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价值引领,在问题与挑战、否定与升华中提升关键能力与塑造品格。

本文拟从赏析的视角,结合2019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谈谈中考情境式命题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理念的关照与呼应。

感悟人文情境  实现价值引领

【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奋进的中国、温暖的中国……

img1针对上述榜样的共同之处,运用所学知识,简析他们心中坚守的道德准则。

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尚不成熟,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深刻冲着初中学生的价值认知、思维判断;传统课堂存在理论与实践、生活与知识形、神分离的不足,导致初中学生生活情境缺乏感悟与体验、价值观念模糊与两难、道德实践逼仄与缺失。情境式命题,就是将知识再现与价值渗透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之中,在学生对情境的分析、判断、取舍中明辨是非,确立正确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口号,她孕育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里,蕴含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奋进中,感受得到,体验得到,触手可及,灵魂可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将国家意志、学生成长需要通过鲜活的、结构化、加工过的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确立正确的价值理念、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这道中考试题以温暖人心的真实生活创设情境,在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平衡中,在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处理中,坚守个人的道德准则,敬业、友善、坚守、担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勇担社会责任,平衡家国关系,爱国、奉献。情境创设平凡、真实,过程现实、担当,在情境中实现价值引领,在温暖中坚守道德准则。

辨析法治情境   立法治思维

www.szzx100.com江南汇教育网【苏州】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网络从事信息查询、学习交流等相关活动。然而网络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对此,围绕网络言论的边界与治理问题,引发讨论。

   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法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公民树立法治素养,培养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当前,青少年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网络规则意识、底线意识模糊、法治思维、法治教育缺失,青少年违法案件增多。因此,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道中考试题以网络言论、网络自由的边界与治理作为情境创设的介入点,客观、真实,生活气息浓厚,生活认知与价值确立、法治思维冲突明显,具有强烈的辨析色彩与思维冲突。该试题属于辨别观点并说明理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学科能力考察看,综合考察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与归纳的能力,概括与表达的能力,辨别与取舍的能力,知识迁移与变式应用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心理、品德、法律与国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从试题的呈现形式看,情境呈现了两种正误混杂的观点,形式活泼,灵活多样;从设问指向看,要求选择一种观点并加以评析,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答题负担,充分体现强烈的人文气息;从试题设计看,毫无疑问,思维的含量、广度、深度大大加深,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辨析,在分层辨析中,有正误之分,也有观点片面需要补充的要求;从试题考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看,试题着眼于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树立有事找法,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从试题考察的学科知识看,着力于引导学生明晰一些抽象的、易混易错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表达,如自由、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立法与执法、司法等的区别。从命题的立意看,着眼真实的情境创设,由能力立意向能力与素养立意并重转变探索思想品德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辩证、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的关键能力。

巧设文化情境  厚植家国情怀

【镇江】代经典的论著、史书、诗词、文章以及文学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经典中吸取思想结晶和智慧,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劝学》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西汉]《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述经典中的名言分别向我们传递着什么价值观念? 

请运用法律和国情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有识之士反对的原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人文追求到“以和为贵”、“道法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讲究“大人华、君子务实”的实际中庸到“民本固”、“水能载舟”的治国理政,从对立统一的阴阳五行到和谐共存的天人合一,从和不同的中和中庸到修身克己的家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若星空,意蕴深远;当今文化多元、各种价值体系相互激荡,不断冲击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在文化激荡中塑造学生的精神气质,厚植家国情怀。

这道中考试题上半部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创设情境,意蕴悠远,在感悟、品味中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诚信美德,优化心理品质,情境创设为试题抹上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试题后半部分前社会生活中国学热、读经热的风潮进行了及时的回应与反思,将生活逻辑、知识逻辑、学科逻辑进行了巧妙地情境架构,在风风火火的热潮背后,树立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忘本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借用媒介情境  培育学科素养

【连云港】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媒介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媒介

    小旭假日游玩途中发现一辆政府公务车违法停车,便拍照上传至举报平台,获得无数点赞。小旭认为这是在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小华也开始效仿,随手拍照上传,他认为,提高媒介素养就是善于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

 “提高媒介素养就是善于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请对这个观点加以评析。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表述: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就是通过学科素养培育,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促进自我发展。

情境创设是影响命题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道中考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提高媒介素养,正确参与公共生活组织情境结构,知识逻辑、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法治观念、道德实践的冲突中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公共生活,培养公共精神,提高媒介素养,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从而实现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将情境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融合,润物无声。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