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张晓明 仿写作文教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八年级语文上册之作文片段仿写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仿写,认识仿写,学会仿写,通过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因声求气。以读促写,研读优美范文,探究和掌握仿写的技巧。

引导法: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思考、讨论、交流。

自我评价法:与同学交流,合理、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提高写作及修改能力。

对比法:通过对两种仿写的对比,发表个人看法,听取别人见解,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仿写精美文章中学会观察生活,认识自我,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仿写的技巧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古人写诗作文,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时进行的总结。确实是这样,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才有了旷古奇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跻身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进而成为一代宗师……足见仿写多么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因而,仿写是我们初中阶段一种重要的写作训练途径。

二、                      仿写习作

优秀的范文犹如一位优秀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鲜活的有益的帮助和体验,仿写教学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选文,选定合适的范文,进行深入体会。范文主要选择被选入教材的课文和练习中的佳作以及制定学生共度的课外读物。

 昆明的雨》中运用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昆明的景物景物特点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事物或场景。200字左右。
 思考:

(1)       文章是如何将众多看似闲散的材料组织在一起的?这样串联一起有怎么的表达效果?

课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写了赠友人的画,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写了昆明的民俗风情,写了昆明雨季中人的活动等,这些描写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但是作者却巧妙的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明确:一线串珠的结构方式。文章依次介绍了仙人掌、牛肝菌、鸡枞菌、干巴菌、鸡油菌、缅桂花、木香花,很耐心地描写它们的色、香、味、形,饶有兴味地透过这些特产展现昆明的风土人情。比如,写到仙人掌,当地人喜欢把仙人掌用绳子穿上,挂着园子四周,牛啊羊啊就不敢靠近了。写缅桂花,那个小女孩卖花的吆喝,母亲每年都要给邻里送花等等。一个逻辑段写一个,绝不反复。这一个个植物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柔润光滑,惹人喜爱。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感情,从始至终,字里行间都有那化不开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第二点是雨,若隐若现。我跟学生笑谈,读这篇文章总感觉文字都是湿漉漉的。散文讲究一个“形散而神不散”。我们读这篇文章会发现,散文的真谛是“形不散,神也不散”。有了感情的牵绊,所有的物都成了思念的载体,哪还有什么散可言?

(2)画出文中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结合以下列举的问题做些思考,并在课文旁做批注: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修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文中的比喻句本体、喻体的选择有怎样的特点文中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

(3)除了修辞手法,还有哪些词语、哪些句式特别能传递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4) 把选择同一课文片段进行仿写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交流阅读体会。

(5) 想一想:回顾自己经历过的那些震撼人心的场面,选择一个具有气势的场景,思考自己如何仿照课文中的片段,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

 写一写:课堂完成仿写片段,小组交流习作,推荐并分享优秀作品。

佳作展示

一冲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千万道晶莹的水流,象千万根洒下的玻璃针,急速地撞落在水潭上,骤雨一样,是飞溅的水流;落花一样,是溅起的水花;响雷一样,是隆隆的水声;繁星一样,是闪耀的水光;惊鹿一样,是奔流的水柱;深深的水潭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磅礴、多么惊人的舞蹈哇------
举一反三

 盾的《白杨礼赞》将作者的情感融于对赞美事物的描写。从而使白杨树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托尔斯泰丑陋且平庸的外表,再赞叹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更为深刻。

课堂小练笔

1模仿课文《背影》《秋天的怀念》,写一篇亲情题材的文章,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

(围绕写作任务,重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思考下列问题:

① 两篇文章分别选择了“背影”“秋天”这样的具体形象来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 《背影》一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以此来表达情思,这对我们写记人文章的选材有何启发?

③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怎样寄情于景的?文章没有任何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来表达深沉热烈的感情,这对我们作文有何启发?

④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为什么看似平淡、寻常的文字却能如此感人?这对我们作文又有何启发?

2. 课上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背影》《秋天的怀念》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的要点。

3. 学生确定描写对象,确定文章题目,安排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列出写作提纲。

4. 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点评。

总结: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仿写的比较点。范文中精彩的语段,要仔细认真揣摩,用心体会,然后想想怎样仿写才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是写作的开始,亦是写作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组织材料的基础,更是创新的基础。总而言之,仿写是我们练习作文写作“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