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作文仿写论文 张晓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浅谈初中作文仿写教学  张晓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导致有些教师因此不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为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在语文课堂中实行仿写式的作文教学,并且加强读与写的结合。初中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做好过渡,那么对于学生未来长久发展十分有益,夯实基础才能在语文学习上走的又高又远。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范文   积累   仿写   作文写作

古人写诗作文,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时进行的总结。确实是这样,文人中有很多作家在前人基础之上润色修改,使得文本有了质的提高,从而声名远扬的大有人在。如王勃模仿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有感而发,创作旷古烁今的奇句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跻身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进而成为一代宗师……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足见仿写多么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因而,仿写是我们初中阶段一种重要的写作训练途径。

仿写需要注意的是:

1、明确仿写作文课题教学目标知道学生仿写要选择范文作文课的教学目标约束老师选择范文,也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范文信息解读要准确和理解深刻,以及在课上对学生认读范文的引导要明确和听到,方洁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和方法,绝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自己要重新选择。

2、选好示范文章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作文仿写源自教材,源自阅读。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写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那么要想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如果学生能够认真上好语文阅读课,在赏析做皮手法技巧的基础之上,才能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写法,写作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基础,教师在引导作文仿写上则会得心应手。对照范文写作,使学生有样子可依,有迹可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即使范文中一个句式的套用,也要细心揣摩,才能用得恰当。细心揣摩什么?首先要揣摩出范文写作上的“好”来——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然后再揣摩这种写法在哪里可以用,怎样用。认真分析范文,准确把握其写作上的特色,这是仿写的前提。

3、仿写的题材一定是自己所擅长的,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在叙述顺序和写作手法上符合例文的结构样式,其余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与变通。

对于佳作赏析,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标题、材料组织形式、文章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一)仿标题

花香自来,题好一半文。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优秀作文标题,有不少是仿写的,它们或仿课文标题,或仿媒体栏目,或仿影视名称,或仿流行语言,成为吸引眼球的第一亮点。如“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材料组织形式

以《昆明的雨》为例,文章依次介绍了仙人掌、牛肝菌、鸡菌、干巴菌、鸡油菌、缅桂花、木香花,很耐心地描写它们的色、香、味、形,饶有兴味地透过这些特产展现昆明的风土人情。比如,写到仙人掌,当地人喜欢把仙人掌用绳子穿上,挂着园子四周,牛啊羊啊就不敢靠近了。写缅桂花,那个小女孩卖花的吆喝,母亲每年都要给邻里送花等等。一个逻辑段写一个,绝不反复。这一个个植物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柔润光滑,惹人喜爱。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感情,从始至终,字里行间都有那化不开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第二点是雨,若隐若现。我跟学生笑谈,读这篇文章总感觉文字都是湿漉漉的。散文讲究一个“形散而神不散”。我们读这篇文章会发现,散文的真谛是“形不散,神也不散”。有了感情的牵绊,所有的物都成了思念的载体,哪还有什么散可言?这种写作方法称之为“一线串珠的结构方式”,在日常习作中,学生可以借鉴此种方法来组织材料,将日常积累的素材有效地组织起来。

)表现手法

《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淳厚。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了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感受到文中所折射出一位老人浓烈的情感,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此种方法,对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

文中有许多精美的语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凸显了事物的特点,也很好地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认真品味: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修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将昆明的物与人描绘得生动形象,有灵性,让人非常有画面感。景物特点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事物或场景。200字左右。

教师也可以仿照《昆明的雨》以及流行民谣《成都》来进行仿写,以歌词的形式再现昆明的美。
    此外《阿长与山海经》、《紫藤萝瀑布、《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者是细节描写,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文本。

最后,需要注明的是:对于经典课文的解读,教师必须赏析出特色,赏析出典范,不要求面面俱到赏析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既是落实语文知识点,也是在落实写作模仿训练点。当然写作模仿训练,也不是天天写练,抓住经典课文的鲜明特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细节,让学生从句段到篇章,从语言到结构,从选材到立意,从修辞到表现手法,让学生构建起经典范文的特别之处,在写作模仿中有可援,有章可循,这样的写作绝对是领悟下的升华,而不是穿着别人的鞋子在走路。相信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也不会再无奈迷惘,学生遇到作文写作也不会再无思路,无从下手。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