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李双辉一节作文探究教学课的实践研究()
1. “课文仿写”教学课的实践研究
摘要:作文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是作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本人尝试把探究教学理论引入课堂,实践了一节以“人物肖像描写”为主题的作文探究教学课。本文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两个方面介绍了操作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了本节课的经验和困惑,为学校实施作文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做法。
关键词:作文 探究教学 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语文必修课程的两大内容,理应同等重要,但在大多数的学校,重阅读鉴赏轻表达交流的现象却非常普遍。一方面体现在课时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重心上。以本人为例,每班一周5节课,作文只占1节,而且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阅读课上,作文课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调料课”。之所以出现这个状况,主要跟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密切相关。若要进一步追问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关系到小学以来的作文教学体系当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本人认为,作文课堂教学因循守旧应该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
喻旭初先生曾做过一次学生作文状况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几点启示,其中一点就是“要不断改进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改革的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这不仅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症结,也为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出路。于是,我尝试把探究教学理论引入课堂,实践作文探究教学,为破解作文课堂教学改革难题积累一些经验。
二、教学设计
首先,有必要对探究教学理论作简要的阐释。
探究教学作为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它早期的表现形式是“发现法”和“问题解决法”。苏格拉底、孔子等著名教育家已经萌生探究思想,然而真正对探究教学进行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率先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被后人成为“教学五步”的探究教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教学的两个方面——作为探究的科学(science as enquiry)和通过探究教学(teaching by enquiry)”及“探究的探究”等发人深省的观点。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并逐步推行探究教学理论。1999年初,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借鉴国外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1999年6月,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新课程改革开始推进,探究教学进入开始在我国教学实践中逐渐推广开来。
随着探究教学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的推广运用,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探究教学的涵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结合高中教学实践,本人认同这种定义: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之所以采用这一观点,是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授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而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目前的大班级授课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
探究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等特点。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社会中的主体,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评价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反馈过程。探究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信息、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优化科学的探究程序,以保障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探究教学的典型模式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表达交流、推广应用。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以“人物肖像描写”为主题,拟写了一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如下。
主题:人物肖像描写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主动搜集肖像描写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
2. 学生能积极思考与质疑,大胆进行多边交流,构建肖像描写知识体系。
3. 学生能认真实践肖像描写,自主感悟并总结肖像描写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目标2、3,其中目标3是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 搜集3则以上经典的肖像描写片段,并抄写下来。
2. 认真阅读摘抄的肖像描写片段,想一想从经典片段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教师准备:
编印学案。
记叙文写作:人物刻画技巧之肖像描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认真阅读学案内容,学习肖像描写的相关知识。
2.能积极思考与质疑,大胆交流肖像描写的心得体会。
3.能认真实践肖像描写,自主感悟并总结肖像描写技巧。
二、学习流程:
(一)学习肖像描写的相关知识
1.概念: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2.作用: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3.技法:肖像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注意事项:第一、抓特征;第二、现性格;第三、显情感;第四、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第五、求生动(运用修辞)
(二)实例探究
阅读下面的肖像描写段落,思考问题:
1. 语段从哪些细节描写肖像?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2. 从中可以探索出肖像描写的什么技巧?
3. 这些实例又引发了你关于肖像描写的哪些疑问?
例1: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例2: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例3: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三)写作实践
任选一个题,补写空缺片段。
1.《他们》
我不知道,很多人是怎么看待这样一群人,他们 。
是的,无论一个城市多么的发达,总是会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我们称他们为拾荒者。
2. 《父亲的根》
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 。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示范描写班级的几位同学的肖像,让大家猜猜描写的是谁。
二、 预习交流
大声朗读课前摘抄的肖像描写片段,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获得的启示。
三、 自学质疑
自主学习学案15分钟。在学习小组、班级两个范围研讨存在疑问。
四、 合作探究
教师提炼核心疑问,组织学习小组结合案例进行探究学习。
五、 实践总结
进行片段写作实践,小组评优鉴赏;
课后总结写作经验。
关于教学设计的两点说明。
一、 关于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四个方面。江苏省语文教研员朱芒芒老师曾经提出,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具体化,要可观察,可测量学生通过学习后的变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遵循具体化的要求,但是对于知识性内容并没有采用“说出”或“熟记”的表述语,而是采用“搜集”“学习”“思考”。之所以这样表述,是为了避免走入机械记忆的老路,引导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当成探究学习的资源,激活思维,创新认识。正如施瓦布指出的那样,知识,包括科学在内,并非是真理的集合,而是有待于证明和改进的假设的集合而已;知识也绝不是稳定的体系,而是随着证据的增多二不断被修正的系统。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运用“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认真实践”等语言,力求突出探究教学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二、 关于学案。
探究教学要求有畅通的搜寻信息的渠道,要求占有广泛的学习资源。但是,我们现行的授课体制存在技术条件落后、课堂时间短、班级学生多、学习任务重等现实问题。如我校班级教室只有一台教师电脑,每节课是45分钟,每个班级50多人,学生每天8节正课3节晚自习。在这种情形下,探究教学必须短小精悍,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相对充足的教学资源,必须进行教学流程规划,因而,我选择了容易操作的学案模式,确保每位学生占有一定的材料。
学案分三大块。肖像描写的相关知识部分呈现了概念、作用、技巧,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供了基础信息,并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素材。实例探究部分选取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王》三篇经典作品的肖像描写片段,材料古今互现,出自名家,借鉴意义更大。写作实践选取的是高考优秀作文的一个片段,特意隐去肖像描写部分,让学生想象训练,便于比较评价。
三、 课堂教学
激趣导入:
师:小时候,我们喜欢玩一种游戏“猜猜我是谁”,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怎样?(学生很兴奋)但我们今天的这个游戏不是用手摸,而是用耳听。大家准备好,我来出题。……
预习交流:
学生大声朗读自己课前摘抄的肖像描写片段,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获得的启示。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简要归纳板书:
要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
要根据写作目的展开描写。
要注意肖像的多个细节描写。
可以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综合运用。
自学质疑:
教师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基础肖像描写的相关知识,先在小组内部讨论产生的疑问,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提出了很多小问题,下面两个问题提出最多,我将之定为课堂探究的重点。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肖像描写?
怎样才能把肖像写生动、写精致?
合作探究:
学生结合学案的案例或自己摘抄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形成小组结论,以书面方式到讲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考虑时间的问题,我挑选了归纳较好的两个小组展示。展示结束,我引导全班进行探究总结。
时机
出场,在场,退场。
根据写作目的确定描写的详略。
精致
1.抓特点:外:穿着打扮体现身份、地位、修养;内:眼神脸色、眉发姿态体现精气神。
2.理顺序: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等。
3.讲方法:全景描写还是局部描写,白描还是工笔,漫画式还是写实式。
4.用修辞:比喻、对比、夸张、借代等。
5.炼语言:动词、形容词。
实践总结:
学生任选一题进行写作,5分钟后,小组内相互鉴赏评价,优秀的推荐到班级朗读。
生1:他们迎着初晨的第一缕光束,弯背行走在各个街道,凌乱的头发被露水打湿在朦胧的清晨。手中的铁钳和麻袋是他们的伙伴,破旧的三轮是他们的坐骑,垃圾堆中每一个有回收价值的物件便是他们含笑的理由。
生2:他们一手拿着铁钩,一手提着个破旧、肮脏的袋子,整日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他们的身影总是出没在垃圾箱旁,习惯性地弯下腰去,捡起瓶瓶罐罐,小心地放入袋中,然后默默离开。
生3:他们一手拿着铁钳子,一手拎着个满是灰尘的麻袋。眼神不停地在地上搜索,瓶子、废纸、盒子就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用粗糙的双手熟练地撑开铁钳,快速地夹起塞进麻袋。他们忙碌于大街小巷,总是不停的弯腰、起身。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取得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这节课较好地把探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探究教学理论如何才能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相融合,这是当前学术界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备课时,本人研究了关于探究教学理论的概念、特征、价值、模式、流程、评价等内容的论著,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取舍,再进行教学设计,教案体现了探究教学的特征。
这节课体现了探究教学的特征。作为一节作文探究教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体现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就是要落实“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要求。本节课教学流程的设计符合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问题源自学生积极质疑,知识在学生主动探索中建构,能力在学生实践中锻炼。特别是在实例探究环节,小组围绕“肖像描写的时机”和“怎样写精致、生动”两个问题,结合学案的实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各自的丰富多彩的解答,建构起属于“自我”的认知。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这节课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传播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记忆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建构者。从课堂的表现来看,教师营造情境,引发学生疑问,提供学习资料,组织学生积极探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提供素材,学生自主锻炼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写作,踊跃交流,是课堂绝对的主体,即便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他们也在小组内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因而课堂变得相当活跃。
这节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创生知识的能力和写作实践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本节课没有把肖像描写的知识作为记忆的对象,代之以建构肖像描写的知识体系。在学案上,呈现了肖像描写的概念、作用、技法等内容,在教学当中,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资源,而非机械记忆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结合实例进行探究,对其中的某些知识产生共识,进而创生新的认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并在写作训练中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对于这一点,在教学实录部分得到了印证。
这节课为高中学校实施作文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做法。首先是课题要尽可能小,确保能在45分钟的课堂里完成探究任务。其次,教师要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再次,教师要安排好教学流程,并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指导,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反思整个备课、上课的过程,本人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疑惑,如:本节课上,学生建构知识是否是一种伪建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到底有多少?学案编制的最佳形式是什么?等等。当然,作文训练的诸多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尽管这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它引发了我的研究与思考,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这本身就是一大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作文探究教学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喻旭初. 对学生作文状况的调查研究.《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J],2012(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12.7重印):15
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韦冬余.《创生性课程与教学——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与探究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9
韦冬余.《创生性课程与教学——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与探究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0
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9
韦冬余.《创生性课程与教学——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与探究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2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⑨杨承印,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教育学报[J],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