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随文写作初探

初中阅读教学中随文写作初探

——以朱自清《春》为例

昆山国际学校 蒋慧敏

摘要:初中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块,也是两大难。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去研究文章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将这些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学习并模仿范文写作。模仿性写作可以按照由词语、短语到句子,由内容到方法,由片段到谋篇布局,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训练方式递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模仿性写作

初中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块,也是两大难,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传统阅读教学中,习惯将二者割裂开来,造成了读与写的严重脱钩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这些论述强调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密切联系

“教材是教学之本”,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去研究文章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阅读感悟中,挖掘出每一篇文章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学习模仿这些写法

模仿性写作可以按照由词语、短语到句子,由内容到方法,由片段到谋篇布局,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训练方式递进。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一直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经典范本。语文教材改革后,这篇文章再次被部编教材收录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下面就以《春》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形神兼备巧仿词语修辞

抓住景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有条理的描写景物的写法《春》教学重点之一。

《春》“春草图”通过词语和修辞的运用,突出了春草嫩、绿、多、软的特征。为了让学生准确概括草的形态和颜色的特征,我先让学生诵读本段文字,并体会这段文字的语言美接着引导学生从修辞和词语的角度分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最后让学生对下面一句话进行仿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拟人化词语“偷偷地”所体现出小草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的长势和情态。“钻”体现了小草生命力的旺盛。“嫩嫩的”、“绿绿的”抓住春草的质地和颜色展现了春草的新的特点叠词,让语句起来更有舒缓之感。

通过本段文字的分析学生学会了运用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再现事物的情态和特征。我在作业中就要求学生仿照例句,去仿写一段话。要求:运用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抓住冬草的特征,描摹事物的颜色和情态。

学生的仿写作品

片段1:冬草耷拉着脑袋,披着淡黄色的衣裳,无力地瘫坐在地上,强忍着一阵又一阵呼啸而过的寒风,枯的,黄黄的。

片段2:冬草默默垂下的疲惫的身子,枯黄的叶片再也无力与冰雪抗横,悄悄瑟缩进漫天白雪中。

片段3:冬天的小草好像那步入暮年老人的手,那般蜡黄,那般干枯,那般没有生命气息。一阵寒风刮过,冬草们折下了腰,埋下了头,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它们那就是:等待来年的春天,等待它们的焕然新生!

学生通过自己对冬草的观察,抓住了冬草的颜色,运用拟人的修辞,巧妙地写出了冬草枯黄、衰败的特征。简单的文字中,字里行间也渗透着小作者对冬草独特的感悟。

绘声绘形,巧用多种角度

抓住景物特点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是《春》的教学难点之一。

《春》中 “春风图”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春风写得声有味,有情有感。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本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却有着怎样的特征,以此让学生来感悟多角度写景的妙处;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来描摹身边的景。

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作者从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通过引用诗句和比喻句从触觉角度,写出春风的温暖;接着抓住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通过写鸟儿的鸣叫、牧童的短笛声从听觉角度来突出春风的柔和。

通过对本段文字的理解学生发现多角度描写景物能够全面的再现景物的特征。我要求学生根据本段文字,抓住夏秋更替季节雨的特征,从多角度描写雨的情态。

学生的仿写作品

傍晚时分,天空上渲染着如老照片般的旧黄色。蜻蜓一只低飞,闷闷热的天气让我大汗淋漓,汗水只顺着发丝往下淌。

回坐到空调房,闷的心情减了大半。我望向窗外,天空中的那抹黄色已不见了踪影,取代而之的是暗蒙蒙的灰色。在如此的天色下,外面位立着的教学楼似乎变得更加神圣而可侵犯。有一瞬间,我感觉外面的世界似乎都止了。

室后突然,巨响的“轰隆”一声-------一记响雷打了下来。我的心因受到了惊吓而随之一震,随即又平静下来。只看见窗外的天已经变黑,让人猝不及防的,阵雨如一大盆水从天上倒下来,一发不可收拾。这场雨来得异常猛烈,愈下愈大,斜斜的两点“啪,啪”地拍打在窗户上,似乎是想把这窗户打穿。不知怎的,我的心也随着大雨澎湃了起来。

片段小作者抓住昏黄的天空、低飞的蜻蜓以及自己闷热的感受,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刻画了下雨前的情景;通过雷声、雨声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雨之大。生动的再现了江南夏秋之际雨的特征。

层次清晰,巧借布局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是《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春花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作者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写法上不仅有比喻、拟人等修辞运用还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在教授本文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春草图”学会从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的等角度赏析本段文字;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树上”“花下”“草丛里”分析出这段文字是按照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写的

学完这段文字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本段文字的结构,按照空间顺序,多角度、多层次去描摹自己喜欢的景物

学生仿写作品

片段闭上眼,身旁高大的藤架上仿佛满是花儿,果实。藤架下是绿意葱葱的草地,草丛上,点点萤火虫在空中缓慢地飘游着,闪着绿幽幽的光芒,如夜的眼睛。草丛中不时传来蟋蟀的叫声,好似优美的音乐,为寂静的夜晚增添几分柔美。

片段2:闭了眼,漆黑的天幕下已经满是小摊、剧场、吆喝声。大街小巷里,成千上百的人们哄笑一团,喜庆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散在空气中。河面上铺满花灯,这样的,那样的,像散落的星星,闪呀闪的。

小作者们按照空间顺序,层次清晰地写出了夜晚自己所看的景象,都在模仿写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写作,让模仿性写作有了更深度的发展、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模仿性写作,主要指的是仿写例文的选材、布局和表达方法决不能照抄原文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生搬硬套。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可见,模仿不是目的,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才是目的。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必将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9:38-39

[2]黄厚江.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J].新作文:中学作文研究,2014(7).

[3]马新民.阅读是写作备考的起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59.




2020年3月19日 11:27
浏览量:0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