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吴德林 仿写在初级作文中的作用及运用

仿写在初级作文中的作用及运用

吴德林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但作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往往是耗时多,成效低。究其原因比较复杂,它既与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息息相关,也与写作的指导者--语文教师负有重大的责任。下面,我就代表我们六中初二备课组谈谈我们在作文教学的一点做法,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国有句俗话叫:“照葫芦画瓢”,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画过瓢的人来说,无疑,“照葫芦”是一条必经之路,显而易见,有“葫芦”可照,画出的“瓢”无论如何也要比不知“瓢”为何物的人胡乱画出的瓢要好得多。对一个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直接让他们写作文,几乎等于让他们在无“葫芦”的情况下“画瓢”,仅凭小学的一点作文基础和老师讲的几条抽象的作文理论,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作文的。硬写出来的文章,让学生吃尽了苦,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一无所获。追根溯源,我们的初级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最好的路是仿写。

模仿,是人们掌握外界事物规律的最基本方法。人所共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很多外国素质很高的人都望洋兴叹,可在中国,除了生理有缺陷的人,无一不会说汉语,这是为什么呢?无疑,中国人也没有每天背多少汉字,记多少语法,他们的所得都是在对语言这个有声实体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直接模仿掌握的。会说汉语的人很多,精通语法的人很少,正说明了这一点。从心理学上讲,人对于有形实物的感知能力要比对抽象事物的感知能力强几千几万倍。给一个没见过松鼠的人一百篇关于松鼠的说明文,不及他到动物园亲自观察一次。人们对于经验的掌握必须基于对实物的了解,离开实物的理论,即使硬背下来,也是无用的理论。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必须先从好文章中去感受什么是好文章,只有明确了好文章的标准,才能去写文章,写好文章。由此可见,仿写对于初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讲,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的技能,提高写作能力。   一、仿写的途径与方法。   1、句子的仿写。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捕捉文中的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其写作的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一)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仿写。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课中,重点词语是“巧妙绝伦”,我们先让学生思考,你从哪里看出赵州桥巧妙绝伦的?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知道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打拱,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等等,这些施工技术非常的奇特,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巧妙绝伦”的意思。再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设计也是巧妙绝伦的。这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金字塔设计巧妙绝伦,有的说布达拉宫的建筑巧妙绝伦。接着让学生回忆,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并让学生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二)抓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并进行迁移模仿。

如《济南的冬天》一课中“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话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好好读读这个句子,再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想象,然用比喻句把想象的画面写下来。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课文中的词句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三)特殊句式仿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有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我让学生描写一段“校园一景”或“校运会场面”的片段。要求①使用的句式连接描写的景物。②使用恰当的形容词修饰词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不必说四周光彩夺目的“加油牌”,也不必说操场各班健儿精彩分呈的拼搏;单是同学们“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就充分体现运动赛场激昂向上的气氛。韩丹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此句式描绘春天的景色,有学生写道:蔚蓝的天空不着其余色彩,这是人们梦想中的春天。春天首先从大地中醒来,再次回归到大地中。不必说姹紫嫣红的花朵,不必说柳色青青枝条,也不必说野兔追逐的青草地,单是这天空中漂浮的几朵白云就令人神往。几朵有形状的白云凸出在天空中,像是一个个轻浮的棉花糖。风吹过,散做几缕细长的白线扯在天边。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此句式,给文章呈现了一个亮点。

2、片段的仿写。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对一段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要加强片段的仿写,从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关注

六年级3班

+关注

六年级1班

+关注

五年级5班

+关注

四(2)班

+关注

四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