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读书心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柏娥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我今年上半年买的,我记得是快放假了,那天学校有义卖。我从北一楼走过,一眼就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脑子里其实首先想到的不是家教和亲子关系,而是学生。总觉得在讲练习的时候,有些学生就是不认真听啊,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讲,学生才会好好听呢?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我就想我要好好看看,也许对我上课有用,果断地就买了。
买回去,拿到办公室我就开始翻,这才知道这本书不是讲师生关系的,而是家庭教育类的。本书的作者一共有两位。美国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两位都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他们的著作不仅受到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业界权威人士的认可。两位作者的第一本书叫做《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第二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被誉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之前看了《正面管教》说到一句话:“最好的爱,是把爱从语言转化为行之有效的爱的行动”。那《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我觉得就是给我们提供了管教的方法。每一门艺术或者学科,都需要工具。爱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工具,爱需要技巧,也需要训练。所以这本书就是专门教导我们爱的技巧和训练,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作者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肯定个人尊严和人性的亲子沟通方法,使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本书一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节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当人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人感觉更差。所以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
作者告诉了我们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全神贯注地倾听;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二章节是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尊重孩子才是合作的开始。作者提出了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
第三章节是代替惩罚的方法。
不分是非的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所以不能把孩子看成是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成解决问题的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请孩子帮忙;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
孩子的人格;表明你的期望;提供选择;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第四章节是鼓励孩子自立。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孩子的努力、不问太多问题、别急着告诉答案、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别毁掉孩子的希望。作者从这六方面教育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第五章节是学会赞赏孩子。
作者介绍了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描述你所看见的、描述你的感受、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同时也告诉我们赞赏需要谨慎,确认你的赞赏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错误。
第六章节是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让孩子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 “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作者讲到了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以身作则;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候;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七章节是融会贯通。
要改变孩子的角色,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例如接纳感受、鼓励自立、赞赏、代替惩罚。
当我翻开本书读的时候,第一章节没读完,我就有点犯怵了,我发现书中所列出的不应该说的话,我有好多都说过,无论是对我的孩子,还是学生。我感到很惭愧,这些不该说的话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自己却不了解,甚至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得不拿出杀手锏强制孩子接受。(比如,我希望我家宝贝晚上九点到九点半必须睡觉,在床上给她读读书,说会儿话我就想她快点睡着。可有时她就是很兴奋,玩到十点多还没有睡觉的意思,我就开始急躁。我就强制关灯,她就开始哭闹。她一哭我就更不耐烦,就这样结果就是睡得更晚,而且心情还不好。所以有一次,我就问她想不想睡觉?她说还要再看一本书,我就让她自己去书架上挑一本,给她读完,我再提醒睡觉,她马上很干脆地说“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接纳,真正地去接纳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也并没有因为她晚睡一会儿感到烦躁了,孩子也是开开心心地入睡。)
说出孩子的感受,我也深有体会。有一次和我妹妹视频,正巧我的小外甥在哭闹,我妹妹说他想看《汪汪队》,可是已经看了快一个小时了,不让他看了就开始哭。我想到书中的接纳孩子的感受。就隔着屏幕,我就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看《汪汪队》?他说是的。我就开始跟他说动画片里有那些人物,其实我都没看过,我啥也不知道。可不等我说,他就开始一个个介绍起来了。然后我说妹妹也喜欢看,但是医生说了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眼睛受伤了是要做手术的。其实说完这些话我都不觉得他能听进去,但是,原本他哭地歇斯底里,就这样聊一聊,说一说,他竟然就笑起来了,还说“大姨,我明天看半小时,我今天已经看了。”也许这就是接纳的力量,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会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所以,比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只有与孩子真正产生共情,才能慢慢打动孩子的内心。
这本书确实很好,可是就像书中前言作者的提醒:本书适合慢慢去读,可能会需要花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在我看来,这本书虽说是教育我们处理好亲子关系,但作为老师,我同样觉得运用于师生关系上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像我开始提到的,一看到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其实不管是说还是听,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沟通。这本书是教导大家沟通的技巧,沟通的目的,要能够解决问答,达成合作。最根本的目标是要培养孩子的自立,使孩子健康长大,成为一个完全的个体。而所有的沟通、合作,以及培养自立的前提,是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欣赏孩子。再举一个例子来说,一次我们班食堂吃完饭,有一桌的学生把橘子皮都留在餐桌上。老师惩罚这一桌的孩子默写一篇课文。小高同学一听就开始抵触,说她没把橘子皮留在桌上,为什么她也要默写。越想她觉得越委屈,在班级里大哭,其他人说她很吵,她就更委屈了,哭地更凶。她跑出来,告诉我了。我就让她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然后我说换做是我,我也会跟你一样,觉得挺委屈的。她顿时就不哭了。我接着说:“但我如果是你,我就不会哭,我会比别人更快地把课文默写好。因为我是组长啊。”她就问“是组长就要被一起罚吗?”我说:“不是,而是你作为组长失职了。你作为你们这一餐桌的组长,你却没有制止甚至是提醒其他人把水果皮带走。是不是这样?”小高听到这些,不哭了,也不辩解了,然后跟我说她知道错了,她下次一定会提醒。我觉得这件事情就这样平静地解决了,挺好的。没想到,晚上,小高的妈妈发来微信,说她回家跟妈妈说了,柏老师很理解她的心情,妈妈说很感谢我的开导。通过这件事我就觉得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很重要。
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够蹲下身来,和孩子目光平视地交流,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这些感受,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同。有了我们的理解与包容,孩子们也能不断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而且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够夺去。所有这些经历,都可有在今后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第一章节我看的时间最久,亲身运用过后,也感触最深。所以今天主要就是跟大家交流了有关这一章节中我的经历。父母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都需要技巧,也需要方法。这本书我还会继续看,还有很多的方法需要我在生活中去摸索。我希望能够加专业,更加轻巧的融入孩子之中,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信任。我会积极的去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尽管这任重而道远,我也会一直努力。就像《北京日报》的资深编辑陈戎所说:“试着这样去说,试着那样去听,生活也许是另一种风景。”
谢谢大家。